一個人住,因為我們可以
---瑞典 斯德哥爾摩
這本書甫上市就強烈的奪走目光,雖說外派過著團體生活算不上是獨居,
但我想個人生活空間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算未來回到台灣也很難割捨,
一個人獨處並不是孤獨,而是前所未見的平靜與思考時間,
當我們結束了整天的忙碌生活後,回到屬於私人的空間裡,
不需要再交際應酬,也不用在煩惱工作上道不盡的事情,
只要關注我就好,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端視如何使用這寶貴的時間,
書中談及因各式各樣理由而獨居的原因,
除卻大部分因感情因素或私人原因急欲擺脫過去陰影,
再來就是如我個人總喜歡處在自己的空間裡,
不過闡述的觀點基本上自西方社會來看,
原本就較為開明自由的文化背景,使得獨居的行為不會過於特立獨行,
但同樣的事情在東方文化內,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東方充滿家的概念,三代同堂五代同堂的團圓信念,
即使在目前已漸趨小家庭的家庭形態下,
依舊有著強烈的羈絆,父母常在小時候說"長大了搬出去自己住",
但大多數下似乎只是一個希望孩子盡快成熟的口號,
真正願意放手的家人多嗎?我想並不盡然,加之從小到大的家庭生活形態,
與人同住的概念早已深植人心,就算在求學階段或是出社會以後的歷練,
一個人的住所也總是多有著替代家人陪伴的另外一半-伴侶,
真正捍衛自己個人空間的似乎真的不多,
但是又有誰說獨居就是一定要一個人呢?
就因為獨居所以擁有更寬廣的社交生活與人際關係,
對習慣獨居生活以外,若是生命中要再多出一位共同分享生活,
必是一件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與人共住意味著個人隱私的開放與減少,
個體依舊是自由的,但在空間裡卻不再是完全的秘密,
至少對我來說,這真是非常需要考慮的環節.
全世界首開獨居之風-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這是下個旅程的目的,再出發的前夕得到如此寶貴的訊息更令人興奮,
瑞典的父母自孩童出生後便會登記未來大學念書需要的獨立宿舍名額,
因學生宿舍較為便宜與公道,對手頭不是那麼富裕的家庭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又或者瑞典政府興建專門給獨居人士居住的獨棟大樓,
獨立套房配有完善的廚房/衛浴/客廳等設備,另外在公共空間設有小型圖書館/健身房等等,
在套房中的個人是獨立與靜謐的,但在大樓中廣闊的社交活動則讓獨居生活更為豐富,
瑞典人對於曾經擁有過的或是至今為止獨居的生活非常推崇,或者說是回憶,
沒有什麼理由讓他們認為人必定要同居,也沒有理由反對獨居,
對他們而言,獨居僅僅是因為簡單的"我可以".
如此簡單明瞭的理解如同北歐簡潔的設計,
期望在接下來的旅途中,挖掘出不同面向的瑞典.
評級:★★★★☆
作者:Eric Klin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