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段重新發現北京的旅程
從北京回來以後對這古城念念不忘,終於入手了感覺上應該比較少觀光客會有興趣的書:D
重新發現北京不為人知的一面,走過了各大觀光景點以後,
便想開始探索更深入的北京巷弄街區,避開人潮仔細體會老北京的氛圍,
本書作者為道地北京記者帶著讀者漫遊在北京個歷史巷弄中,
帶著閒適散策的心情挖掘老北京的面貌與文化,
以下提出幾點比較吸引我目光的地點,依然是充滿中國歷史文化卻不屬於招搖的觀光地.
1.萬壽寺-三環路旁有座小故宮
萬壽寺始建於唐朝,至清朝期間經過多次修整,乾隆時期改為行宮,遂成為規模宏大的皇家重寺.
清晚期成為慈禧前往頤和園的行宮,故又經過幾次擴建以符合其排場.
萬壽寺已成為現今的北京藝術博物館,除卻其館內收藏展品,萬壽寺本身的建築結構相當值得前往,
在紫禁城以外的地方,也能感受到皇家的歷史與佛國風光.
2.模式口-駝鈴運去 禪鐘長鳴
模式口為一個充滿明清風格的小鎮,且絕非生硬的仿古建築.
古時位於交通要道因此頗為繁榮,直到民國以後各種先進交通工具的出現後慢慢蕭條下去.
但鎮內的私宅,飯館,客棧與古廟等等保存完善,儼然是另一個明清時期的城市,
古鎮保存完好,鎮上導遊們流傳著"早知模式口,何必下江南"的口號.
3.健銳營-清代"特種部隊"的小城大事
少數保存完好的皇家城池,原來在北京地區就找得到!
這座武備建築群,不僅將城池,殿宇,亭台,碉樓,教場融為一體,也榮縮了滿清王朝200年的興衰榮辱.
八旗戰時為兵打仗,平時為民從事生產,健銳營就發展成一座組團式小城.
從創立,到平定大小金川,何卓白蓮教等一系列維護統一戰爭的利勝,無疑離不開乾隆皇帝.
這是一座與紫禁城帶著不同意義的城池,在本書中發現更令人驚訝,
如此充滿文化的地區竟未被旅行團所佔據,更是鮮為人知.
評級:★★★☆☆
作者:牛文怡